红色基因代代传,音符之中递真情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承红色基因、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如何将思想政治教

育与青少年宫课程有机结合,是淮安市青少年宫老师这个暑期一直以来思考并致力于解决的的问题,器乐与声乐老师们,将红色曲目融入课堂教学、植入育人

过程,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器乐与声乐专场”活动,采用更富有时代感和表现力的方式,让学生喜闻乐见,提高了红色歌曲的传播效率,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从来都是相伴相生,红色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红色文化的创造主体,正是植根中华文化沃土、承载中

华优秀文化历史基因的伟大的人民,他们在改变历史、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继续创造在当时来说最富于时代精神、代表中国未来的中华文化,这就是

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红色文化不但使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时代的生命与活力,而且也为当今时代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思想文化历史养料,提供着文化支撑。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完美融合,以达到“古为今用,古今融合”的目的,淮安市青少年宫的老师与学生,下了一番大功夫。淮安市青少年宫民乐老师和

学生在课堂学习红色经典、演绎红色经典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条独特的道路,通过手中传统乐器,将红色曲目用传统乐器以现代化演奏方式演绎出来,使得

传统乐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也给红色文化以更富有张力的表演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扩展了“红色基因代代传”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红色基因代代传—器乐

与声乐专场”活动中,老师与学生齐心协力,时来天地皆同力,古为今用亦何难?

西方优秀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可以和谐共成长的,两者并不矛盾,就像铅笔和毛笔,虽然两者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相差极大,但是两者归根结底都是

用来书写本民族历史的重要工具,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中华文明是有充满自信的文明,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

如何实现“西为中用。中西贯通”并把红色基因代代传活动办好,淮安市青少年宫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吸取经验,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

七下西洋……于历史深处探寻,中华文明绵延传承,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淮安市青少年宫也敢于打破以往桎梏,大胆采用新颖的艺术形式,吸引更多人参

与到这项活动中,淮安市青少年宫采取“西为中用,中西贯通”的策略,将小提琴、钢琴、长笛纳入到此次“红色基因代代传—器乐与声乐专场”活动中,通过西洋乐这

一演奏方式,创新了此次活动的艺术形式,使得审美更加多元化。

一曲红色歌曲就是一段鲜活的历史,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此次“红色基因代代传—器乐与声乐专场”活动,在甄选了几首经典红色歌曲的基础上,还

与时偕进,脍炙人口,积极向上的歌曲,以世界上最纯净的声音—童声,唱出时代新赞歌。

红歌一曲曲,曲曲动人心,一首首经典红色歌曲,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一句句歌词,表达着我们的爱党心、爱国情。《南湖的小木船》唱出了中国共产党

从南湖扬帆启程,历经百年,红色精神永不褪色;一曲《我心向党》将唱响了强国有我在,童心齐向党的主旋律。《小小的我们》、《小小的梦想》唱出了梦想,唱

出了希望,唱出了对未来的憧憬,唱出了对成长的渴望。《当归》、《最亮的星星》唱出了对对母亲、对故乡最深沉的爱。一曲《向云端》、一曲《小神仙》唱出了童真、童趣。

红色基因代代传,音符之中递真情。

百年风华正青春,筑梦征程再起航。